充电桩3C认证新规
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12月发布的《关于对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的公告》,充电桩3C认证新规主要包含以下内容:
一、实施时间与范围
- 认证启动时间:2025年3月1日起,指定认证机构开始受理充电桩3C认证委托。
- 强制实施时间:2026年8月1日起,未获得3C认证证书及标注认证标志的充电桩不得出厂、销售、进口或用于其他经营活动。
- 适用范围:包括额定输出电压≤1000V的交流充电桩、≤1500V的直流充电桩,涵盖一体式、分体式、便携式等多种类型,但不包括换电设备、无线充电设备。
二、认证流程与要求
- 认证模式:
- 基本模式:型式试验+初始工厂检查+获证后监督。
- 简化模式:型式试验+100%检验(适用于单批次≤5台的小批量产品)。
- 关键环节:
- 型式试验:需在指定实验室完成,覆盖电气安全、电磁兼容(EMC)、环境适应性等测试项目,如绝缘电阻、耐压测试、防护等级等。
- 工厂检查:重点核查生产一致性及质量管理体系,通过后方可获证。
- 获证后监督:每年至少一次抽检,确保持续合规。
三、认证机构与标准
- 指定机构:国家认监委指定5家认证机构和20家检测机构,企业可就近选择送样。
- 技术标准:
- 交流充电桩依据《GB 39752-2024》和《GB 44263-2024》,直流充电桩依据相同标准但排除部分车辆侧要求。
- 测试项目包括防触电、短路保护、耐火耐燃等安全指标,以及通信协议兼容性验证。
四、过渡期与豁免条款
- 过渡期:2026年8月1日前为缓冲期,未获证产品仍可流通,但需尽快完成认证。
- 豁免情况:出口专用充电桩(需提供证明)及研发测试样机(非市场销售)无需认证。
五、行业影响与建议
- 合规成本增加:认证费用约2万-8万元,企业需提前规划流程。
- 安全要求提升:新增防触电、短路保护等测试,推动产品设计优化。
- 国际认证采信:允许使用CE、UL等国际认证结果,降低重复测试成本。
六、企业应对策略
- 提前布局:2025年3月前启动认证申请,避免缓冲期后集中扎堆。
- 技术升级:优化高功率充电技术(如120kW以上)及多标准兼容性。
- 合作协同:与车企、检测机构合作缩短认证周期。